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近年來,台灣詐騙從業人數不斷上升,且詐騙產業已形成“專業化”“全球化”的生態鏈,受害者無數。日前,一名27歲台灣男子因涉嫌詐騙在日本被捕,落網時還表示“我不認爲這是犯罪”,令不少台灣網友直呼丟臉,“詐騙之島又聞名國際了”。

圖為台灣街頭,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據朝日新聞、日本中京電視台等日媒近日報道,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涉嫌詐騙未遂被捕的,是一位來自台灣、27歲、居無定所、沒有工作的潘姓男子。
當地警方表示,潘姓男子於8月18日以觀光旅遊為由入境日本,期間對一名58歲日本女性行騙,先前已藉投資名義騙走約1043萬日元(約55萬元港幣),此次又稱“提取投資收益需要支付系統使用費”,要再收取460萬日元(約24萬元港幣)現金,受害者驚覺有詐,便向警方求援。在交款現場,警方將偽裝成投資公司員工的潘姓男子當場逮捕。
潘姓男子被捕後,辯稱自己在日本是為了觀光,並一直使用智能手機的翻譯軟件與受害者溝通。在接受訊問時,潘男否認指控,表示“我不認爲這是犯罪”。
警方認為,詐騙集團為規避偵查,刻意招攬短期停留的訪日旅客加入犯罪網絡,而潘姓男子可能是受雇於詐騙集團的“車手”。(車手通常指中間人,即詐騙集團中負責面交、提領、收受贓款等工作的人)
該消息很快傳到台灣,被台灣“中央社”、台灣“中時新聞網”、台灣TVBS新聞網等台媒及時報道,標題紛紛直言“丟臉”。
多家台媒關注,離奇的是,潘姓男子不會講日語,期間都是透過手機翻譯APP與被害女子溝通,沒想到竟能成功騙到錢。而且,潘姓男子還揚言“不認為在犯罪”,更讓眾人咋舌。
台灣網友也紛紛在相關報道的評論區中留言諷刺:“世界又看到台灣”“台灣之光”“台灣詐騙南波萬(第一名)”“台灣的詐騙產業鏈已經發展成國際事業”。
其實,類似“(台灣)丟臉丟到日本”的案件並不少。今年8月,日本埼玉縣也發生了一起假投資詐騙案件,受害者是一名50多歲的日本男子,他接連匯款20次,總計金額高達1億日元(約527萬港幣)。受害者報警後,當地警方成功抓到前來取錢的台灣“車手”。同一周,日本京都警方也宣布逮捕一名台灣詐騙犯,這名30歲的台灣男子同時擔任盜取提款卡以及提款的“車手”角色。另據台媒9月5日報道,一名在日本工作的台灣女性從在日本時就遭到詐騙,甚至“一路被騙回台灣”,涉案金額達450萬新台幣。
而在去年年底,日媒也曾報道,2024年日本發生多起“暗黑打工”引發的詐騙事件,其中有多名台灣人涉案。今年1月,台當局也承認,2024年日本各地發生多起台灣人士以觀光旅遊名義赴日,卻在日本從事不法詐騙活動遭日本警方逮捕的案例,台當局外事部門還稱“幾乎每個月都有接獲通報”。
近年來,台灣詐騙產業已形成“專業化”“全球化”的生態鏈,詐騙產業的規模化與不法所得大幅增長引發社會憂慮。聯合國今年4月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台灣已成為東南亞網絡詐騙的重要樞紐。報告提及,台灣幫派組織已逐漸轉型投入網絡詐騙及線上賭博等犯罪活動,並擴展至境外,足跡涉及東南亞、中東等地區。
過去一年,全台詐騙造成的財產損失高達1200億元新台幣。但台當局審計部門報告指出,雖修改相關條例加重詐騙刑責,但近6年判刑超過3年者只有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