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上海報道)美國向全球揮舞「關稅大棒」的當下,美國企業並未停下擁抱未來市場的腳步。從特斯拉、福特等車企巨頭,到波士頓科學、強生、美敦力等醫藥龍頭;從技術裝備展區的3M、杜邦、霍尼韋爾等,到消費品展區的耐克、COACH、斯凱奇等;從服務貿易領域的萬豪國際集團,到聚焦味蕾體驗的嘉吉……從第二屆進博會起,美國企業參展面積連續7年保持第一,美企紛紛用行動為中國市場投票。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展台,中國消費者正排隊品嘗用美國高級酸大豆油烹飪出的美食。(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 ●美國品牌美敦力帶來全球首展產品。(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在進博會現場接受採訪時表示,進博會是連接企業與採購商、促進中美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6日上午,美國食品與農業館正式啟幕,這已是上海美國商會和美國農業部第三次共同組建美國食品與農業展團參展進博會。
19參展商展示美農業食品優勢
●鄭藝。(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據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介紹,今年美國食品與農業館有19家優秀參展商,涵蓋美國農產品生產商、州政府及食品協會,展示了美國農業及食品產業在質量、安全和創新方面的領先優勢。從牛肉、葡萄酒到保健產品和烘焙原料,每一個展位都講述着合作與創新的故事。鄭藝希望,美國食品與農業館能夠成為友誼的橋樑、創新的展示窗口,「也提醒着我們——唯有以開放與信任攜手合作,我們才能共同成長。」鄭藝直言,連續第三年舉辦美國食品與農業館已超出上海美國商會的預期,在中美近期貿易磋商及中國承諾採購美國農產品背景下,本次展示具有重要意義。「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館開幕首日即達成580萬美元訂單,成績亮眼。我們期待本屆進博會續創佳績。」
新穩定期有助中美商業交流
「今年我們的參展商佔據了350平方米的展位,比去年擴大了45%。我們期待每年都能持續增長。」上海美國商會主席雷蒙(Jeffrey Lehman)表示,進博會已成為開放與合作的持久象徵。每年,它匯聚全球各地的企業與社區,共享理念、探索機遇,並通過合作建立信任。美國館充分體現了這種精神。這裏展示的不僅是以質量、安全和創新著稱的美國產品,更展示了背後的人群,那些相信合作力量的農戶、生產者企業家和創新者。通過進博會,許多參展商找到了新合作夥伴、開拓了新市場,並建立了超越展會本身的長期聯繫。「這些積極的溢出效應提醒我們——貿易只有根植於開放與互信,才能真正為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雷蒙。(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波動和不確定性對我們的成員來說是個挑戰。」雷蒙坦言,過去的六個月對他們的成員來說真的很困難,「上海美國商會擁有近1,000家會員企業。我們對美國商界如何受到這種不確定性、這種波動的影響十分了解。」談及中美兩國元首在釜山會晤時的握手,雷蒙感慨萬千,「美國商界對兩國領導人達成協議,穩定局勢表示感激。新的穩定期無疑將對我們的成員非常有利。」
●貝魯斯。(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中國無疑是我們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加州葡萄酒協會大中華區及東南亞市場負責人貝魯斯(Christopher Beros)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加州葡萄酒產業與中國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淵源,北加州葡萄酒產業的中國淵源更為深厚。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移民就佔據了加州索諾瑪縣和納帕縣農業勞動力的80%。而在1857年,當加州首家商業酒莊,索諾瑪的 Beana Vista 酒莊建立時,酒莊的建築與葡萄園的管理幾乎完全依賴於華工完成。如今,舊金山擁有北美最大的唐人街,加州與中國人民之間的聯繫依然非常緊密。「我自2007年起便開始在中國從事加州葡萄酒相關工作,曾在加州酒莊出口企業任職。自2015年任職加州葡萄酒協會以來,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它充滿活力、極具潛力。這也是我始終堅信應當推動美中貿易往來、讓更多中國消費者和企業了解加州葡萄酒高品質與卓越價值的重要原因。」
美豆農首來華參展 展現誠意
就在美國食品與農業館的旁邊,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展台,中國消費者正排隊品嘗用美國高級酸大豆油烹飪出的美食,不少首次來到進博會現場的美國豆農們看到此景笑容燦爛。從第一屆到第八屆,美國大豆的身影從未缺席進博會。「今年,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再度啟程,此行既滿載美國豆農的誠意與創新成果,更彰顯了美國大豆產業在市場不確定性挑戰中,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
●美企3M公司展館內聚集一批觀眾參觀。(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全勤生」,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今年將圍繞三大主題展現美國大豆產業的優勢。首先是市場准入與自由貿易,強調保持農產品貿易開放、免於關稅或限制的重要性。「穩定、可預測的美國大豆及其他農產品供應,不僅有助於保障中國飼料與糧食安全,同時為相關產業及消費者提供持續穩定的供給。」其次是技術合作與創新,以位於河南的中美大豆產品應用價值鏈創新中心(SIC)為例,展現雙方合作如何助力中國飼料與糧食產業升級。第三是可持續性與氣候智慧型農業,分享美國豆農可持續低碳生產實踐案例。這些案例不僅契合中國綠色發展目標,也可作為雙邊合作的重要示範模式。
【特稿】美企「新面孔」:進博會助品牌影響力與業務雙增
首次參展的全球塗料創新者宣偉公司此次展示了面向工業領域的環保塗裝解決方案,覆蓋工業製造、交通運輸、能源資源、建築基礎設施、傢具裝飾及包裝容器等多個應用場景,全面滿足客戶在高品質、耐久性和環保性能方面的多元需求。借助進博會這一平台,宣偉還做了多款產品的中國首發。「從前期周密細緻的溝通協調,到現場高效有序的組織執行,再到全方位的支持保障,進博會組委會展現了世界級的專業水平。這樣的服務讓我們這些參展企業能夠心無旁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展示創新、鏈接客戶的核心任務上。」宣偉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吳忠華感嘆,進博會對於企業的幫助是長時間且多維度的,「進博會及其相關配套活動實際跨越了一整年,主辦方為我們在全國各地都籌備了各行各業的對接會,讓我們有機會能與眾多潛在客戶、合作夥伴和行業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深度交流,這比任何線上溝通都更直接、更有效。在這期間,主辦方也會為參展企業提供多種媒體資源,給了我們許多品牌曝光的機會。可以說,進博會是宣偉品牌影響力與業務增長的雙重『助推器』。」
●美企戈爾展台的展品吸引觀眾駐足。(香港文匯報記者 夏微 攝)助企業本土化發展
戈爾是出現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美企「新面孔」。在進博會開幕式現場,香港文匯報記者就曾遇到戈爾的多位高管,其亞太業務總監林偉仁彼時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從公司角度來說,參加進博會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可以讓中國的政府和民眾認知戈爾這個品牌。「前七屆,很多美國企業參展進博會,給到我們一些鼓勵,讓我們覺得我們也應該亮相。」此次參展,戈爾帶來了全球首款具備下腔靜脈適應症的支架GORE Viafort、全球首款小直徑可控擴張的GORE TIPS覆膜支架等。
「從公司的戰略角度來講,中國市場一直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戈爾醫療中國區銷售總監張勤坦言,戈爾的工業品和紡織品在中國市場已經耕耘了更長的時間,而且已經形成了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全產業鏈的生態鏈。而對醫療部來說,後續在中國繼續耕耘發展,非常需要做的就是本土化和多元化發展。「進博會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平台,來和政府直接交流,來和各地的廠商和企業積極交流。」在張勤看來,進博會將是戈爾醫療的一個新的起點,助力企業在本土化和多元化方面進一步拓展。而就在6日下午,第八屆進博會貿易投資對接會剛開場不久,戈爾就與上海六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諾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成460萬美元的意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