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收藏中環財金網,第一時間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新聞

中環財經網

香港環保署自研AI機器狗科技方案促環保

· ·

  香港中通社10月15日電 題:香港環保署自研AI機器狗科技方案促環保

  香港中通社記者梁嘉軒

  香港特區政府銳意“識變,應變,求變”,《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大篇幅提及人工智能(AI)應用。事實上,各部門一直積極推動科技革新。日前,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談署方如何按照實際工作需求進行創新。


  採訪前,徐浩光介紹團隊在世界各地贏取的獎項。其中,環保署開發了香港環境數據庫,利用智慧科技及數據系統,支援分析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在“數據要素×滬港合作開放數據競賽2025”中斬獲“最佳智慧環境大獎”和最高榮譽的“評審團大獎”。

  獲獎自然值得高興,但創新並非為了獲獎,而是為效率的促進。徐浩光說:“我們環保署著重如何使用新科技解決環境問題”。

  徐浩光介紹,香港每一個大型工程項目,都必須完成環境影響評估,為了提升環評效率,環保署在兩年前建立“香港環境數據庫”。這個數據庫整合了過去30年的環境評估數據與經驗,裡面包含生物物種、交通流量、空氣排放等多類資訊。

  借助這個數據庫,工程項目倡議人可以很方便地開展橫向分析工作,比如利用交通數據計算噪音影響等,從而推進項目的進展。徐浩光說,“有了它之後,環評效率大幅提升——以前做一項複雜的環境評估研究,需要24到48個月,現在一般只需15到24個月,時間直接減少了近一半。”

  除了效率層面的提升,保障前線人員安全亦是促使環保署研發針對性器材的動力,“有時我們在現場偵查時,會突然遇到不明來源的臭味,若靠人工聞辨、搜尋,不僅效率低,對工作人員的健康也有風險。”徐浩光介紹人工智能機器狗的工作場景,環保署2023年開始研究使用機器狗作為載體,結合人工智能分析臭味問題進行處理。機器狗配備兩個類似“鼻孔”的裝置,可吸入空氣並監測空氣中的各項參數,再通過AI計算找出臭味來源,幫助環保署人員快速定位污染源。

  除了AI機器狗,環保署亦為中通社記者展示了用於渠道檢測的MESH聯網機器人隊、無人潛艇等多種設備,這些都是環保署根據自身需求,搜羅市場無同類產品後,與學界或業界開發的,而這亦是香港具備成熟“政產學研投”系統的一大印證。

  記者了解到,AI機器狗是由環保署自主設計與研發,機器及空氣測量儀器則由內地生產商提供,再委託香港一間中小企業負責部件組裝與測試,而人工智能編程部分則由一家匯聚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畢業生的科研公司完成。(完)

相關內容

熱點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