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新聞網10月27日電(記者 譚暢)2025年度邵逸夫獎頒獎禮日前在香港舉行。該獎共設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每年頒發一次,每項獎金120萬美元。中通社記者近日對話獲獎學者,了解他們研究背後的故事與思索。
其中,天文學獎平均頒予約翰·理察·邦德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他們在宇宙學方面有開創性工作,尤其是他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
邦德(左)與艾夫斯塔西歐(右)。(香港中通社記者 譚暢攝)
他們強調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作為宇宙學探測工具的重要性,并邁出至關重要的一步,對特定模型中宇宙的歷史及其質量和能量組成所能揭示的內容,進行了精確預測。
同時,現代用於解釋實驗結果的數值程式幾乎完全是基於邦德和艾夫斯塔希歐的物理學理論。
艾夫斯塔西歐現為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榮休教授,他坦言,能够獲得該獎項是一種巨大的榮譽。而對於為何選擇天文學作為職業生涯的追求,艾夫斯塔西歐說:
“因為我還沒有長大。”
他指,人們在小時候似乎總會有一些宏大的問題,類似於“宇宙是什麼?它從何開始,又將如何結束?”但隨年歲漸長,這些問題會被下意識忽略,人們不得不去找工作、支付賬單,并擁有一個家庭,再也沒有時間去思考。
“但我沒有長大,我只是想回答這些宏大的問題。”艾夫斯塔西歐說。他和邦德都認為,很幸運能在大學有份工作,能在職業生涯中繼續去研究和追索。
在艾夫斯塔西歐小時候,家裡唯一的書是一本兒童百科全書。他從頭到尾讀了一遍,對書中加利福尼亞州帕馬洛天文台建設的200英寸望遠鏡印象深刻。建造這樣巨大的望遠鏡,多麼了不起而又鼓舞人心;艾夫斯塔西歐好奇人們會用這架望遠鏡發現什麼。直到現在,他家中和辦公室裡都貼著這架望遠鏡的海報,提醒他從事天文學研究的原因。
而對邦德來說,更多的是“思想(ideas)”。邦德現為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他為人類思想史的方方面面而著迷,無論是象征主義、古代智慧,還是科學知識。而物理和數學對他來說,是人類認知的精髓。而他人在學習上的引導,能引導這種對宇宙等好奇的產生。
邦德說, 在他出生的那段時期,喬治·伽莫夫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并創作了《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講述一個宇宙歷史的故事。伽莫夫嘗試把宇宙的形成和地球的形成、地球上生命的形成聯繫起來,這完全吸引了邦德,并在日後更加深入地探索。
現時,人工智能(AI)發展越發全面。邦德鼓勵他的研究生們去擁抱AI,他亦想建立一個基本理論,將其與如何適應物理學相關聯。“我不認為它會取代人類、成為重要的威脅。它是人類的增強,而不是人類的替代。”邦德說,AI的知識是由人類給予,它整合了現有的知識,但并沒有創造新的知識。它在所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繫。
在分享日常愛好時,艾夫斯塔西歐談及一件趣事,也引發他更多深思:他曾嘗試教他的狗廣義相對論,但狗狗就是無法理解。艾夫斯塔西歐由此想到,儘管他自認是一個很好的老師,但狗從來沒有理解過宇宙學。那人類的語言是什麼,人類又真能理解宇宙嗎?
“或許你永遠無法了解你的世界,那麼我們作為人類物種會理解宇宙嗎?”艾夫斯塔西歐留下這樣一個疑問。他也擔心人的理解是有限度的,這也許正是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不過,他坦言,自己更喜歡慢節奏的整理,並不熱衷使用AI。或許正是邦德與艾夫斯塔西歐這種好奇與探索的精神,構成了人們不斷向宇宙邁進的道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