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收藏中環財金網,第一時間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新聞

中環財經網

錢言:“曼達尼現象”折射出當今美國的慌張與迷亂

· ·

新一任紐約市長人選佐赫蘭·曼達尼在特朗普激烈討厭和謾罵聲中,以勢不可擋之態,直衝市長寶座。作為美國最大城市,如果被民主黨人佔領了,無疑成為進攻共和黨的大本營。那里是資本和智力以及最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聚集地。眼看即使以停止聯邦資助資金的來阻嚇,依然無法改變紐約市民的投票熱情。暗殺為法律不容,要讓曼達尼肉身從紐約消失,只能從他是移民身份尋找突破。

新一任紐約市長人選佐赫蘭·曼達尼。臉書資料圖

就像小說情節演繹的那樣,果不其然,國會共和黨議員蘭迪-法恩要求聯邦政府審查過去30年來的每份入籍申請,就從曼達尼開始。他說,“我們需要審視這些人如何成為公民的,如果有任何欺詐或違反規定,我們就需要剝奪他們公民身份并驅逐出境。”

有媒體說,曼達尼的入籍過程疑點重重。

剛過完34歲生日的曼達尼出生在烏干達,父母分別為烏干達和印度人,穆斯林家庭,5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他不是傳統政治精英,是依靠社區動員、義工和學生志願者起家,在社區一線組織租客、移民權益活動,不講政治官話,與有著眾多移民裔集中的紐約人,有著強烈共鳴,被視為新一代誠實可信的政治人物。《紐約時報》評論說,“他像個會陪你排地鐵,而不是從車隊里走下來的市長”。

曼達尼屬於民主社會主義派,而非特朗普和共和黨人指認的社會主義者。前者與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民主社會主義是承認在私有制資本主義社會里,通過政府權力干預,調節收入差距,并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和平均化。目前這一實踐在北歐一些國家非常成功。而社會主義是要求推翻資本主義制度,通過公有制實現社會經濟平等。

紐約市租金、交通、育兒成本等高居全美之首。曼達尼提出零交通費、凍結租金上漲、免費育兒、提高工資等。他的著名一句話是:“我們不是要求奇跡,只想活得起”。他主張把公交當作公共服務,而不是盈利項目,把住房當作權利,而非商品。對許多年輕人、自由派、移民二代來說,曼達尼這些觀點既充滿理想主義又接地氣。《The Guardian》報稱他是“把紐約講回給紐約人自己聽的後選人”。

曼達尼的“紐約未來故事”講起來容易,行得通的可能性有多大?許多國家都曾或正在講著類似的故事,成功者寡。講故事的能力是一方面,把故事變為居民現實生活的兌現能力,則是另一回事。選票民主的弊端在於,選民們常常把這兩種不同能力混為一談。美國作為效率優先的國家,且是民族最多的國家,與成功實踐民主社會主義的北歐國家,有著千差萬別。無數研究機構的無數篇論文對北歐的成功原因研究得出的共同結論就是:人口規模小,且民族和文化背景單一。紐約是個移民裔最為龐雜的大都市,不同族群有著不同文化背景。少數富人與多數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居世界前列,是壟斷資本主義特征的典型社會。曼達尼要實現多項福利惠及最廣泛的中低收入階層,唯一途徑就是向富人多征稅。特朗普家族公司總部在紐約,也是曼達尼要加征稅收的對象。黨仇家恨,讓特朗普對曼達尼的離經叛道是零容忍。

最近有人挖出曼達尼編造他嬸嬸在911的表現故事,曼達尼一度民調低落數個點。至於在入籍中有無欺詐或編造的事實存在?共和黨人也一定要比曼達尼的“黑影”放大,直至選舉結果揭曉。

紐約選民喜歡聽曼達尼講的“故事”,在美國其他州或城市的選民,也會這樣的聽眾。曼達尼如果當選,且按照“故事”的設定,把多征收的錢,用於包括公共交通和免費育兒等公共福利上,也許一時凑效,兌現了競選承諾。但紐約少數富人們在經濟上遭遇了“多數人的暴政”後,會將公司遷移出紐約,挫傷紐約經濟。曼達尼的“故事”難以書寫續集。

正像很多并不看好特朗普個人品質的選民,因不滿民主黨人“政治正確”造成美國包括犯罪、跨性別、非法移民等社會問題,不得不把選票投給了特朗普一樣。投票給曼達尼的紐約選民,也許不會全信曼達尼的“故事”,但因沒有更好的“故事”聽,而不得不把票投給曼達尼。

無論國家層面的總統還是州市層面的州長市長,共同滿意的候選人太少。這反映了選民們對美國未來之路選擇的慌亂與迷茫。美國選民們更想在兩個極端化的民主與共和兩黨外,能出現更為溫和與中庸的第三黨。馬斯克曾一氣之下,作這樣的嘗試,顯然美國還不具備產生第三大黨的民眾土壤。平衡總是在大幅搖擺之後出現,而搖擺的幅度,就是社會要付出的代價。特朗普在往右大幅搖擺,曼達尼當選後則是反向搖擺。美國為此正在付出代價。

(作者錢言:資深時事評論員、香港亞旅衛視常務副總編。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相關內容

熱點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