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中通社10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王豐鈴)中美貿易休戰協議到期前夕,雙方10月24日至27日在馬來西亞舉行第五輪貿易磋商。受訪學者認為,美國邊談邊製造砝碼,不斷給談判帶來新難點,若此行為不終止,中美貿易磋商只能為緊張局勢帶來階段性緩解。
在美國馬裏蘭州巴爾的摩市港口拍攝的貨運集裝箱 圖源:新華社
磋商前中美各自表態。中方表示,雙方將按照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就中美經貿關係中的重要問題進行磋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率團前往。美方宣稱將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為美國對中國提出的三大議題。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24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新舊問題或都會成為本次磋商重點,包括關稅、芯片、實體清單、稀土、軟件、航運和大豆。并非針對單一具體問題,而是一攬子談判,互相牽制。
劉春生分析,中方或有兩大核心訴求,即最根本的關稅問題,以及軟件等貿易管制問題。中方此次在談判議題之外,或會提出磋商的基本原則。美方核心訴求或仍是稀土管制,涉及美國高科技企業發展及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中美此前在日內瓦、倫敦、斯德哥爾摩和馬德里進行了四輪貿易磋商。按照中美8月馬德里貿易磋商結果,雙方延長關稅休戰期至11月10日。但三個月間,美方不斷挑起新領域的經貿摩擦,致使中美經貿關係不穩定性加劇。
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後,美方短短20餘天內密集出台20項對華打壓措施。9月底,美方出台出口管制實體清單穿透性規則,將數千家中國企業延伸劃入“實體清單”,并要求荷蘭更換安世半導體的中國籍首席執行官,直接引發安世半導體系列風波。10月14日,美國落地對華造船“301”調查港口費措施,將關稅戰蔓延至航運領域。美方還宣稱從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關稅,并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中方採取多條反制措施回應,包括將韓華海洋株式會社5家美國相關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單,啟動航運業及造船業等受影響情況調查,對涉美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此外,中方表示,近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出於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常規需要,遭美方嚴重曲解,故意引發誤解恐慌。
劉春生認為,在焦點議題中,港口費及船務問題較容易達成共識,雙方當前條款也基本對等。此外,雙方或會談成繼續延長關稅90天。
“中美貿易磋商只能為緊張局勢帶來階段性緩解,讓市場喘口氣。在此基礎上,一些議題或有所保留繼續談判。”劉春生直言,美方套路明顯,在談判的同時不斷制裁,製造砝碼,給談判帶來新難點,仍妄圖用高要價逼中國接受條件。若此行為不終止,中美經貿磋商意義將大打折扣,即使談成也可能被摧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