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新聞網10月30日電 香港報章10月30日就相關時事熱點發表社評。
資料圖片
《大公報》發表社評:亂港不得人心 亂港必受懲處
警方國安處近日採取行動,拘捕2男3女,涉嫌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協助及教唆暴動”、“串謀煽惑暴動”、“煽惑暴動”、“妨礙司法公正”及“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這一行動彰顯警方國安處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鍥而不捨地追查與“黑暴”有關反中亂港案件,維護香港安寧,也向外界發出強烈信息:香港是法治之區,任何涉及違法犯罪的行為都難逃法律嚴懲。
《文匯報》發表社評:踴躍投票是公務員盡忠履職擔當負責的體現
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向全體公務員發信,呼籲及鼓勵他們以身作則,履行公民責任,踴躍投票。昨日,多位政府官員也透過多種方式,宣傳投票意義,動員市民積極投票。公務員積極參與投票,是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遵守和尊重《公務員守則》的具體體現,更能發揮示範效應,帶動更多市民支持選舉、參與投票。公務員以身作則參與投票,選賢舉能,有力消除所謂政治中立的迷思,鞏固行政立法良性互動關係,攜手推進良政善治。
《香港商報》發表社評:國家賦予新使命 香港定有大作為
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香港須找準着力點。“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要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入了加速重構的時期,國家致力於升級區域合作,以及持續擴大新興市場“朋友圈”,香港在其中大有可為。“一國兩制”下的國際化特色,是香港最大的優勢所在,作為連接國家與全球的重要紐帶,香港始終扮演着“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未來則要更多向“超級增值人”的角色轉型,從單純的橋樑角色轉變為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有效驅動“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並充分發揮其作為“出海”平台的重要作用,創建更多新的夥伴關係與合作機制,以更好發揮服務國家的需要。與此同時,香港亦將獲得源源不斷的新業務、新機遇,在服務國家的偉大事業中,成就一個更具價值的自己。
《星島日報》發表社評:基孔熱擴散響警號 適度滅蚊防本地扎根
廣東省夏天爆發基孔肯雅熱疫情以來,錄得零星輸入個案的香港,近日終於確診首宗本地病例。鑑於基孔肯雅熱的死亡率低至千分之一,威脅相對有限,我們實不必過分憂慮。但大家亦不應掉以輕心——假如香港短期內出現大量本地感染個案,甚至演變成風土病,加重醫療系統負擔,那確實會影響社會氛圍,連帶對年底舉行的全運會和立法會選舉造成干擾。目前政府已有不少應對措施,成效相當顯著,但在未來一段時間,假如情況惡化,那自然應當適度發力,加強滅蚊防蚊行動。
《明報》發表社評:醫療投訴拖拉多年 終止研訊不明不白
一宗2010年提出的醫療失誤投訴,醫務委員會延至近日才正式研訊,而研訊的結果,卻是案件拖得太久,為免“對被告不公”,必須終止研訊及調查。投訴人苦等10多年,換來的竟是一個不明不白的結局,涉事醫生有否失誤,無法水落石出,就連案件為何拖延多年也成為一個謎,無人為此負責及道歉,就連解釋也欠奉。醫生業界的專業自主,必須以克盡社會責任為前提。今次事件再度令人關注醫療失誤投訴處理拖拉的問題。根據社協說法,目前至少還有兩宗前後拖拉了近10年仍未有聆訊日期的投訴個案,情况令人難以接受。醫委會若不想別人質疑“醫醫相衛”,處事必須合理公道,倘若做不好,政府就應該介入,改革醫委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