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新聞網11月4日電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中心)表示,截至昨日(3日)下午5時,中心錄得一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屬本地個案,亦是9天內錄得的第三宗本地感染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表示,暫未發現新增個案與早前的本地個案有流行病學關聯,因此有機會是第二個感染源頭。有專家認為,香港可能出現隱形患者,但幸運的是氣溫逐漸下降,蚊子活躍程度會降低,防控工作將更加有效,建議政府收集本地蚊蛋,以檢測是否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
最新個案涉及一名45歲男子,住所位於青衣曉峰園,工作地點位於上環信德中心,潛伏期曾到訪葵涌廣場。初步調查顯示,他於10月30日出現發燒、關節痛及皮疹,11月1日向私家醫生求醫,被轉介到瑪嘉烈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獲安排入院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目前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對基孔肯雅病毒呈陽性反應。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過去接近三個月並沒有(包括發病前的潛伏期內)外遊,屬本地感染個案。
歐家榮表示,患者並無到過首宗本地個案的居住地黃大仙鳳德邨,潛伏期曾到出現過輸入個案的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中心會對病毒進行基因分析,以判斷是否與香港早前的輸入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調查仍在進行中。中心呼籲涉事地區的居民,如於10月1日後出現發燒、皮疹或關節痛症狀的人士,應盡快求醫或聯絡中心。
圖源:政府新聞網
今年8月,青衣曉峰園曾錄得兩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為一對父子,兩人曾前往孟加拉旅遊。歐家榮分析稱,此個案與之前個案時間相距甚遠,會進行基因分析了解是否相關。
此外,中心繼續跟進鳳德邨的本地個案,已為鳳德邨1.1萬名居民進行評估,找出40名人士近期有輕微病徵,中心已完成39名市民的血液樣本檢驗,發現他們並無感染,餘下一宗仍在進行血液化驗。歐家榮指出,暫未發現新增的曉峰園個案與鳳德邨個案有流行病學關聯,因此有機會是第二個感染源頭。
針對最新一宗本地個案,中心會於患者居住屋苑青衣曉峰園、上環信德中心及葵涌廣場3區進行大規模滅蚊,主動追縱有否隱形病人,初步點算1500戶居民受影響,政府會進行排查。歐家榮相信未來數天的大規模滅蚊行動可將風險降至最低,指現時蚊患蚊患情况不算嚴重,加上香港開始進入冬季、雨水減少,認為風險“不是特別高”。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陳福和今早在一個電台節目分析指出,首宗本地個案患者生活相對簡單,影響範圍較明確,第二宗個案很可能與首宗屬同一群組。但第三宗個案的45歲患者於上環工作,活動範圍廣泛,難以直接從流行病學調查中追溯感染源頭。
他認為,香港可能出現隱形患者,不過幸運的是氣溫逐漸下降,蚊子活躍程度會降低,防控工作將更加有效,認為市民毋需恐慌。並建議政府收集本地蚊蛋,以檢測是否帶有基孔肯雅熱病毒。
青衣曉峰園曾錄得兩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陳福和認為,最新個案與8月個案關聯的可能性較低。
截至昨日下午5時,香港今年累計錄得55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3宗屬本地個案,其餘全部屬輸入個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