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新聞網11月18日電 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如火如荼進行中,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巴赫近日來港觀賽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備申辦奧運所有元素。此番言論引發香港各界對申奧的進一步探討。香港代表團執行委員會主席鄭景亮近日指出,香港組織運動賽事的能力已達到國際級,大灣區有能力申辦奧運。
鄭景亮稱,“廣州再加上香港,或是整個大灣區,在設施、人力方面,(對於辦奧運)我是一點都不擔心。”強調反而是要看時機,看是否有合適的時機,讓大家再合作。
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近日也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全運會帶動旅遊經濟,推廣運動亦有益市民身心,不排除爭取參與承辦奧運。他強調,“應該要心頭高,因為國家辦運動會十分專業,可以說水平達到國際化水平。”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北京曾於2008年舉辦奧運會,當時香港亦有份協辦馬術賽。因此,陳國基指出,香港具備辦國際盛事的能力,若將來能承辦更多國際賽事,對香港國際形象及地位亦非常有幫助。
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13日則重申,奧運申辦工作超越單一城市或區域範疇,屬於國家層面的重大決策,現階段特區政府將繼續辦好全運會及隨後舉行的殘特奧會。但她亦表示,“沒有事是不可能”。
暨南大學灣區國際智慧應急與安全發展研究院院長、粵港澳大灣區應急管理教育促進會會長盧文剛認為,申奧呼聲的出現,源於社會各界對十五運的高度認可,同時也反映了大眾對灣區未來發展更高的期待和更足的信心。
“如果大灣區未來申奧,勢必會掀起三地新一輪深度融合,不僅會推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更是獲得了向世界展示中國、特別是展示‘一國兩制’重大成就的絕佳機會和平台,其綜合效應與深遠意義將遠超體育本身。”盧文剛說。
翻查資料,早在今年3月,就有呼聲呼籲大灣區申辦奧運。
團結香港基金當時於媒體發文表示,全運會是大灣區建立區域合作機制和舉辦大型體育盛事的一個關鍵契機,為2036年舉辦奧運奠定基礎。
今年《施政報告》提早至9月公布,新民黨提出共28項建議,當中其主席葉劉淑儀就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聯同大灣區其他城市,以大灣區名義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
“大灣區在交通、運輸、基建、衛生、體育設施上相當有條件,民間也很積極。”葉劉淑儀表示,若香港有份舉辦,不僅能促進體育發展,更可發展附帶產業,包括體育仲裁、體育法律、體育科技等,同時大量旅客湧港,對香港有莫大裨益。
若香港聯同大灣區其他城市申辦2036年奧運會的構想成事,無疑將是奧運史上首次由多個城市跨行政區合作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