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當地時間周六(18日)美國全國範圍內舉行了反對特朗普的“不要國王”游行示威。有媒體估算約有超過700萬人參加,與反特朗普的“不要國王”第一次游行示威活動相隔不到4個月。上次參加人數僅200萬人,這次陡然升至700萬人,表明對特朗普強烈不滿的人群在急劇上升。同時,世界有包括歐洲、加拿大和日本等18個國家民眾,聲援美國民眾,也舉行了反特朗普的游行。
當地時間周六,美國有超過700萬人參加反特朗普的“不要國王”游行。(作者供圖)
特朗普僅入主白宮半年多,就遭遇兩次以“不要國王”為口號的全國性游行”,這是美國建國之後歷屆總統都沒有過的。
從美國歷史看,以“不要國王”為口號的第一次游行活動發生在1776年7月9號,這一天是喬治-華盛頓宣讀《獨立宣言》,以明確“拒絕王權”而引發。今天美國民眾反對特朗普并以此冠之,既體現這一“不要國王”有歷史緣由,也表明特朗普的所作所為正是建國先賢們所反對的,更是違背和動搖了美國立國之本。
特朗普的內外政策在遭遇第一次反對游行後,僅視之為是民主黨搞的鬼。此後,不僅沒有矯正其行為和政策,相反變本加厲,在民主體制中尋找皇權的絕對權威。主要表現在限制言論自由,對各大媒體出言不遜者提起訴訟,甚至直接抓捕。即使過去是同一陣營的人,哪怕出於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的批評,都給予報復。最典型的是對他在第一任時的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的司法追究。
博爾頓擁有法學博士學位,曾擔任律師,先後在里根、老布什、小布什政府直至2016年特朗普當選後的政府,分別擔任過司法部長助理、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國務院次國務卿,一度是特朗普第一任上最熱門的國務卿人選,後來擔任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由於他持續對特朗普內外政策進行批評,特朗普下令司法部起訴博爾頓,罪名居然是與特朗普本人曾經遭民主黨人政府起訴他的相同,即“洩露國家機密罪”。有關特朗普非要“置博爾頓於死地”的新聞,非盟友國家并不在意,但在美國盟友國家是新聞焦點。這個案子表明特朗普的個人恩怨超過意識形態的分歧。博爾頓捍衛的是美國右派價值觀,特朗普不因此視為同類加以寬容,在記者詢問他如何看待博爾頓是否最終被定罪時,特朗普并沒有理性說按法辦事,而是不加掩飾個人厭惡說博爾頓就是個“卑鄙小人”。如果高官如博爾頓被判入獄案例一旦成立,接下來會有一批被特朗普討厭的高級別官員進監獄。反過來,精英層反對特朗普的言論與行為,更會被禁止。此事件引發精英層擔憂,讓哪怕是民主黨人對頭的人們,也開始反對和攻擊特朗普,認為可能顛覆司法公正。
不止於此,特朗普上任後的很多行為都引致人們的反對與不滿,包括:派遣蒙面國民警衛隊,越過州一級行政管理權,遭到當地官員和普通民眾抵制和反對;在遣返非法移民中的過於擴大化,則引發少數裔民主黨人不滿;前不久軍中又有多個將校級軍官主動辭職,抗議其不依法行政。
同時,在對外政策上,特朗普的親俄立場也引發爭議:國防部長赫格塞斯會見澤連斯基時佩戴俄羅斯三色旗領帶;白宮發言人卡羅琳在回應“特普會”建議時,粗魯稱“是你媽安排的”,損害國家形象。而近期特朗普提出的俄烏和平建議:“雙方在現有控制區前線停火,并各自宣布勝利”,因缺乏正義性,被批“金口玉言”;其推動的巴以和平計劃也因以色列重啟炮擊而陷入僵局,被質疑是為諾貝爾獎表演。
由此,這次聲勢浩大的游行,就不止是民主黨“搞的鬼”,很多在競選中投特朗普票的人們,也加入了反對他的人群。
特朗普回應周六游行示威是在自己社交媒體上發出一個AI做出來的視頻。視頻內容是特朗普駕駛一架戰鬥機,在游行示威人群上空,往下撒下一片片大糞,澆得游行的人們滿臉是屎。有媒體評論說,特朗普給美國帶來的不是黃金,只能是糞便,搞得美國一片臭氣熏天。
面對日漸混亂的內政,特朗普很可能會通過對外敵對行動,轉移國內注意力。有國際觀察人士預測,特朗普近期很可能的軍事行動就是出兵哥倫比亞,以打擊販毒為藉口,順便解救那位替他領了諾貝爾和平獎的女鬥士。美國已經對在哥倫比亞的美國國民發出警示,要求近期不得在哥倫比亞逗留。特朗普今天發出帖子說,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是鼓勵非法毒品生產的領導人。這為下一步美軍入侵哥倫比亞作藉口了。
反特朗普情緒的高漲和傳遞,無疑增加了特朗普個人的安全風險。美國情報局透露給福克斯新聞的最新消息稱,在特朗普啟程從佛羅里達棕櫚海灘度假地起飛去首都華盛頓時,發現距離空軍一號飛機不遠的樹林裡,有一處架在樹幹上的狙擊站。為了安全起見,特朗普登機時改成人工小型登機梯,以縮小被狙擊的目標。也有評論認為,除了情報局能說清楚這個“狙擊站”是否存在,無人知曉。特朗普故意誇大反對者們的惡意,為其下一步出手更為嚴厲的“戡亂”政策和打擊對手尋找藉口。可以預料,特朗普不可能更張改鉉,“不要國王”運動的規模在接下來他執政的日子裡,還會升級。政府與民眾的對立因此也會加劇,逼近內戰邊緣的可能性越發增大。特朗普的出現,也許就是美國國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作者錢言:資深時事評論員、香港亞旅衛視常務副總編。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