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收藏中環財金網,第一時間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新聞

中環財經網

陳丹丹:搭乘國家“十五五”快車,開創香港發展新局面

· ·

剛剛閉幕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國家的未來發展繪製了清晰的藍圖,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清晰描繪了未來五年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全會提出,“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發展一以貫之的關心、重視和支持,為香港發展提供更多更大的機遇。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歷史節點上,深刻把握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深刻認識香港的優勢和使命責任,主動認識和加快對接“十五五”規劃,乘勢而上,為香港發展開創新局面是當下最為重要的事情。

首先,要找準定位,充分發揮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繼續扮演好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重點關注“十五五”規劃中關於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部署。這意味著國內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大,投資機會增多。香港工商界可以積極把握這些機遇,特別是在國家強調的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產業方向中,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合作空間。

其次,要聚焦實體與科技創新,堅定不移地聚焦實業,並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競爭力。對香港各界尤其是工商界而言,一方面要繼續扎根實體經濟,更加堅定聚焦主業、做精做實產業的決心,鞏固和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同時,要推動科技賦能,加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可以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產業鏈優勢,加速技術迭代和應用場景突破,為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第三,要深化區域與國際合作。香港各界可以在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發揮橋樑作用。在擴大對外合作方面,利用香港的國際網絡和營商環境優勢,在“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過程中,當好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樑,幫助提升國家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在深耕大灣區方面,要積極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推動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在前海、河套等合作平台,積極探索在數據跨境流動、職業資格互認等領域的規則銜接,降低制度性成本,共同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十五五”期間,國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區域經濟布局等重要領域,都是香港施展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的發力點,香港各界要通過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十五五”規劃藍圖,聚焦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深化區域合作,共同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從而在國家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徵程中,實現香港更好發展。

(作者是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本文是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相關內容

熱點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