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中通社11月17日電(記者 張明臻)中國第十五屆運動會接近尾聲,餘下賽事大部分是團體項目。本屆全運會除了首次由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這一大亮點,在運行過程中亦能發現不少特色。
新華社圖片
打破“唯獎牌論”
本屆全運會口號是“全民全運,同心同行”,不公佈獎牌榜與這一理念高度契合,旨在將全運會辦成一場真正屬於人民群眾的運動會,而不僅僅是專業運動員的競技場。
這一舉措并非突然出現,而是中國體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表示在全運會等綜合性運動會中“不公佈金牌、獎牌榜”,以扭轉過於功利的政績觀。2017年,天津第十三屆全運會首次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此次粵港澳全運會是這一精神的深化和徹底落實。
中國正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取消獎牌榜正是為了推動這一結構性轉變。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
全運會增設群眾賽事活動從十三運會開始,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增至23個大項166個小項,包含大家熟悉的龍舟、舞龍舞獅、乒乓球、輪滑等項目。
從四川9歲的滑板碗池運動員宋昂媞,到香港81歲的乒乓球群眾賽事運動員張耀釗,還有被網友親暱稱為“小孩姐”、打破亞洲紀錄的13歲的女子游泳小將于小迪,對參賽者年齡沒有明確限制。如今,全運會已成為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相結合,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相融合的平台。
此外,除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代表團,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體協、煤礦體協、火車頭體協代表團以及幾個體院代表團,組成共約1.1萬名群眾賽事運動員參與角逐。
獎牌集中在人口、經濟大省
儘管官方不設獎牌榜,自媒體不乏有匯總榜單。不少觀眾發現,今年獎牌榜集中在人口或經濟大省。
截至11月17日,山東、廣東分別以獎牌總數114、109,金牌總數38、36居第一梯隊;其次為,浙江、江蘇、上海、福建、河南、湖北、四川及北京。
值得注意的是,在37個代表團中,廣東代表團以1693人的規模穩居各代表團之首,山東1538人、上海1397人、江蘇1408人、浙江1275人緊隨其後。
有網友笑稱,山東終於考上了“全國統一試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