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收藏中環財金網,第一時間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新聞

中環財經網

專家析強颱“樺加沙”:台地形致暴雨 港避開最強風力

· ·

  香港中通社9月24日電 題:專家析強颱“樺加沙”:台地形致暴雨 港避開最強風力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超強颱風“樺加沙”24日下午遠離香港,但此次颱風在多地引發的災情,再次引發社會對極端天氣的關注。

  受“樺加沙”帶來的狂風暴雨影響,在香港,截至下午3時,82名市民在風暴期間受傷。而在台灣地區,花蓮一堰塞溢流,洪水沖斷連接溪流對岸的大橋,多處民宅遭洪水淹沒。據官方通報,“樺加沙”造成花蓮14人死亡,34人受傷,129人失蹤。

  從路徑來看,颱風並沒有直擊台灣地區,其距離亦沒有在香港時近,為何災情更嚴重?

  香港天文台前台長岑智明接受香港中通社訪問時分析,是台灣地區的特殊地形所致,因有中央山脉,地勢陡峭,而“樺加沙”外圍環流規模龐大,持續將水氣從海洋帶到中央山脈,帶來強降雨。


  “香港可以說是很幸運,沒有受到最強勁的風力影響,颱風亦較預測距離稍遠。”岑智明指出,“樺加沙”最接近香港的距離約為120公里,相比2018年的颱風“山竹”(100公里)以及2017年的“天鴿”(60公里),影響較小。

  此外,“樺加沙”完成過眼壁置換。岑智明說,眼壁置換後出現兩個風眼,而兩個風眼壁可以有不同風力強度。今次香港主要受“樺加沙”外眼壁影響,而沒有經歷“樺加沙”的最強風力,可能是最強風力區較接近內眼壁。“山竹”的情況相反,最強風力集中在外眼壁,當時其外眼壁正正影響香港,因此風力較大。同時,香港今次應對颱風的準備也相當充分。

  綜觀今年,香港已經歷多個極端天氣,香港天文台五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創一年內最多黑雨警告紀錄。翻查資料,“樺加沙”是繼7月10日颱風“韋帕”之後,天文台今年第二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也是自1964年之後,近一個甲子(60年)再出現一年內兩度發出十號風球。

  極端天氣為何突然頻繁?岑智明解釋,暴雨與氣候變化直接相關,包括溫度上升、水氣變高,降雨量有所增加。“這也是令颱風比起以往,更容易增強的其中一個間接因素,但是否吹襲香港,則是隨機的。”

  中央氣象台預計,“樺加沙”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24日傍晚到夜間在廣東陽江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登陸後穿過雷州半島進入北部灣,之後向西偏南方向移動,趨向越南北部,強度逐漸減弱。(完)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