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倪巍晨 上海報道)特朗普威脅對華加徵新關稅,中美貿易關係急轉彎,美股應聲急挫,隔夜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五」,截至收盤,標指、納指、道指分別收跌2.71%、3.56%和1.9%,均創下過去四個月或更長時間內單日最大跌幅。過去一周,標指、納指、道指分別累跌2.43%、2.53%、2.73%。市場分析認為,美國政府停擺仍在繼續,加之特朗普關稅政策搖擺,經濟走弱風險開始累積。綜合美股估值高企以及聯儲局年內繼續降息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市場短期上漲空間受限,美股行情或偏震盪市。市場人士預期,在隔夜美股齊跌背景下,港股本周或續調整,不過港股牛市趨勢並未改變,應對中長期走勢保持信心和耐心。
●中美貿易關係急轉彎,美股再現「黑色星期五」,三大指數大幅下瀉。 彭博社美國政府持續停擺及特朗普關稅威脅,加劇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和未來全球貿易局勢的憂慮。受此影響,隔夜美股巨震,三大指數集體跳水,並維持震盪跌勢直至收盤。盤面上,半導體、光伏、油氣、人工智能(AI)、機械人等行業全線轉跌,此前升勢正隆的美股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7)指數單日跌幅亦達3.68%。不過,受中國商務部公布「稀土相關物項和技術出口管制決定」的影響,美股稀土行業逆勢大漲。
美股恐慌指數急升三成
記者留意到,過去一周美股恐慌指數(VIX)累升29.91%,避險情緒也蔓延至科技板塊。具體看,費城半導體指數周跌2.68%,科技七巨頭指數周跌2.69%;其中,蘋果、特斯拉、谷歌母公司Alphabet、英偉達、亞馬遜、微軟、Meta股價單周分別累跌4.94%、3.8%、3.64%、2.38%、1.43%、1.24%和0.74%。
多重因素令隔夜美股大幅下挫。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上周五特朗普威脅大幅提高關稅,以反制中國實施更嚴格的稀土相關物項和技術出口管制,這令投資者擔心大國之間的貿易關係或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美國政府持續停擺,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於「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的憂慮。此外,美股科技股前期持續大漲,已積累了大量獲利盤,不排除一些投資者獲利了結的可能性。
「美國經濟和就業表現出現分化,未來宏觀政策的『雙寬鬆』或形成托舉,美國經濟運行有望保持韌性。」招行研究院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劉東亮提醒,美股估值目前仍處歷史高位,美聯儲寬鬆政策或限制美股估值的大幅回落空間,鑑於企業盈利持續保持強勁增勢,後續美股上漲行情主要依賴於盈利的驅動,但整體上漲幅度可能放緩。
標配美股均衡策略為宜
展望第四季,劉東亮建議,維持對美股的「標配」態度,建議投資者採取「均衡配置」策略。行業視角方面,美股科技股已呈現「高景氣度+高估值」特徵,作為單一的資產類別,科技股風險收益吸引力已相對下降,投資者應避免過度集中於高估值科技股。
楊德龍坦言,美股此前的持續上漲加劇了投資者對後市回落風險的擔憂,而美國政府停擺也將對美國就業數據帶來利淡影響。為更好應對美國政府停擺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負面衝擊,美聯儲本月大概率繼續降息,預計10月和12月有望分別再降息25基點。
內地經濟轉型 支持港股
「港股上周五已現調整,隔夜美股齊跌背景下,港股本周或續調整。」楊德龍建議,通過減倉規避市場波動,鑑於港股牛市走勢已成,且科技股行情愈演愈烈,在中國經濟持續轉型、政策不斷支持,以及居民儲蓄資產轉移背景下,牛市行情料會延續。他說:「港股估值仍在歷史均值之下,市場整體沒有泡沫問題,慢牛、長牛趨勢亦未改變,對中長期走勢應保持信心和耐心。」
美國政府停擺 加劇金融市場波動
因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在醫保福利政策方面分歧未能彌合,截至昨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已持續11天。此前準確預測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宮的polymarket網站預計,美國政府有75%概率在10月15日後才會結束停擺。分析稱,美國政府停擺或引致經濟增速下滑,並帶來每周約150億美元損失。
當地時間10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沒有通過民主黨提出的撥款法案,隨後投票表決的共和黨版臨時撥款法案亦未獲通過。受此影響,美國政府繼續停擺,約75萬名聯邦政府僱員被迫休假,一些關鍵經濟數據暫停發布。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指出,美國民主黨希望延長即將於今年底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加強型補貼,並撤銷國會此前在「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中通過的對聯邦醫療補助的削減。美國共和黨尋求的臨時撥款方案,旨在按現有水平維持政府運轉至11月21日,並提出「只有政府重新『開門』後,才會與民主黨討論醫療補貼政策」。他認為,由於美國兩黨在相關問題上存在的巨大分歧未能彌合,此次美國政府停擺持續時長恐難預測。
45年來停擺11次 最長34天
記者留意到,1980年以來美國政府一共停擺11次,平均停擺時長8.6天;其中,停擺時長最短為1天、最長34天,且10月往往是美國政府停擺的高發月份。1977年以來,美國政府幾乎從未按時通過財政預算法案,且從10月1日新財年開始時,美國一般都使用臨時撥款法案進行過渡,這是導致10月成為停擺高發月的主因。
停擺一周 損失150億美元
「美國政府停擺多由『財政政策爭端』和『政治博弈爭端』引發。」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總經理、策略首席分析師王勝提醒,政府停擺將導致該國經濟增速下滑,而停擺期間美國關鍵經濟數據延遲發布,也可能帶來金融市場波動的加劇。他並指,依據美國白宮文件《政府關門的經濟影響》,政府每停擺一周,美國經濟增速將下降0.2個百分點,「對比現時美國GDP水平,政府停擺一周帶來的損失大約150億美元,停擺一個月可能引致4.3萬新增失業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