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新聞網10月15日電題:香港市民人均排放僅為美國兩成半
香港新聞網記者 梁嘉軒
為配合國家的“雙碳”目標,香港力爭在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減半,並務求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提及完善電動車充電網絡等措施,助力香港達成目標。日前,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接受香港新聞網專訪,介紹香港減碳上的成果。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香港中通社記者 孫晉欣攝
事實上,香港多年來的節能減碳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果。其中,香港的碳排放總量早在2014年達峰,並持續呈下降趨勢。2023年,香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較2014年峰值下降約四分之一;人均排放是美國人的兩成半,歐盟的六成。
然而,從碳達峰邁向碳中和仍需特區政府和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其中,道路運輸是香港空氣污染的一大源頭,因此特區政府正積極完善電動車的相關配套,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駕駛體驗。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當局已推出3億港元高速充電樁鼓勵計劃,2028年底前會提供額外3000支高速充電樁。特區政府亦計劃推出六幅用地作高速充電站,而巴士公司將開放充電設施供其他車輛使用。
圖為電動汽車。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徐浩光表示,過去五年,電動車數目增加約八倍,現時新登記私家車,10輛中約有7輛是電動車,增速位於世界前列。此外,他在訪問中亦提及轉廢為能設施 I·PARK 1 ,該設施由於替代石化燃料發電,以及減少都市固體廢物的堆填量,每年估計可減少約44萬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
實際上,香港整體空氣質素近年不斷改善。徐浩光解釋,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均持續下降,並維持自回歸以來的低水平。2024年香港一般空氣監測站錄得空氣中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微細懸浮粒子(PM2.5)、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濃度,分別自2004年的水平下降45%至88%;而2024年路邊空氣監測站錄得該四種空氣污染物的年均濃度,亦較2004年的水平下降36%至88%。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此外,本地低能見度的時數由2004年1570小時下降至2024年286小時,減幅高達82%,反映空氣中懸浮粒子大幅減少;期間,珠三角的空氣質素亦明顯改善,空氣中懸浮粒子大幅減少。
徐浩光說:“我們有信心在2050年順利達成碳中和目標,為香港的長期綠色發展提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