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中通社10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王豐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十五五”規劃方向受到全球矚目。受訪專家認為,新形勢下發展和安全均重要,中國經濟“強身健體”,才能無懼外界風險,中國高質量發展可為全球變局提供穩定錨。
中國山東港口貨物 圖源:新華社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賈若祥20日表示,“十五五”規劃編制,遵循“國內國際相統籌”原則。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貿易形態轉變、國際發展趨勢新變化等外部環境因素,均是規劃編制中重點研判的內容。中國通過集中力量辦好自身事,扎實推動經濟發展、持續改善民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的不確定性。
當前制定“十五五”規劃,內外部大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22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美國對中國打壓轉為檯面化,從先進芯片到航運等各領域,脅迫、勒索式打壓政策層出不窮,焦點問題愈加突出。擴大內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國內經濟運行更需激發市場活力、強化國內大循環。
9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其中包括“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和“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顯示“十五五”規劃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且發展和安全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
余淩曲分析,中國對世界的開放水平會繼續提高。美國發起貿易戰唇槍舌戰,但從全域視角來看,全球商品貿易流動持續,中國企業加工基地放在墨西哥、越南等國。中美貿易規模下降,表面連接度降低,中美之間的緊密鏈條卻並未中斷,總體來說貿易戰“鬥而不破”。在技術上這種表現更甚,中美成為全球兩大AI技術中心,美企投資中國科創企業即使減少,關鍵賽道的技術和產品關聯度卻在提升,隱性聯繫愈來愈多。
余淩曲續指,新形勢下發展和安全均重要,中國經濟發展需要韌性與安全。只有“強身健體”,確保抗打擊能力,才能應對外部“黑天鵝”、“灰犀牛”等風險。“十五五”規劃或更強調科技驅動,擴大內需,經濟、社會及政策相互配合,建立保障體系,中企在全球增強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接連跨越人民幣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大台階,前4年平均增速達5.5%。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余淩曲認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可為全球變局提供穩定錨。“中國高質量發展是以科技為驅動,依託超大規模市場和扎實產業基礎。展望‘十五五’,中國高質量發展有助降低全球能源消耗,中國優勢產業的技術進步成果可為全球創造更友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驗分享及基建出海可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帶來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