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收藏中環財金網,第一時間獲得有價值的商業新聞

中環財經網

徐源澤:把握“十五五”機遇 發揮香港優勢發展綠色金融

· ·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近日在北京勝利召開,會議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中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在“十四五”圓滿收官之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舉世矚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十五五”規劃不僅承載着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更肩負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重任。

香港中通社圖片

在此背景下,綠色金融作為引導資源配置、支持低碳轉型的核心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單靠金融產品創新難以支撐長遠可持續的綠色發展,必須與制度建設協同發力,方能激活內生動力。當前,中國綠色金融體系雖已初步建立,但綠色標準不統一、資訊披露不透明、碳市場規則碎片化等問題仍制約著資金效率與市場信心。部分企業“漂綠”行為屢見不鮮,投資者難以辨識真正具備環境效益的項目,導致資金錯配與風險積聚。因此,健全綠色標準體系與強化環境資訊披露,已成為“十五五”時期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值得期待的是,“十五五”規劃將進一步強化綠色金融的制度基礎。根據業界預期,未來五年將推動綠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專業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並首次明確提出提升綠色金融業務佔比的目標。這意味著銀行業等金融機構需大幅提高對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綠色交通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同時加強對高碳行業低碳轉型的融資支持。在此過程中,統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規則至關重要,唯有建立科學、透明、可核查的碳核算與交易機制,才能有效發揮碳定價的市場引導作用,促進實體經濟低碳轉型。

在這一制度建設與金融創新的協同進程中,香港的角色不可或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發表網誌,說香港可在三方面為國家貢獻力量,其中提及香港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上是亞洲的領軍者,可助力建立國際信賴的標準和規則,以促進投資。

在制度層面發揮建設性作用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離岸人民幣中心,香港在綠色金融領域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成熟的資本市場、健全的法治環境、國際化的專業服務人才,以及與全球投資者的緊密聯繫,使其成為內地綠色項目對接國際資本的重要橋樑。近年來,香港已成功發行多筆綠色債券,並吸引眾多國際綠色基金落戶,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更重要的是,香港可在制度層面發揮建設性作用。憑藉其普通法體系與國際接軌的監管框架,香港有條件率先試驗與國際接軌的綠色信息披露標準與第三方認證機制,為內地完善相關制度提供寶貴經驗。同時,香港可進一步強化其作為綠色金融樞紐的功能,推動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碳金融衍生品等多元工具創新,引導更多長期資本流向低碳領域。尤其在國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可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協助內地企業融資建設海外綠色基礎設施,並提供風險管理與仲裁服務,保障國家海外綠色投資的安全與效益。


(本文作者徐源澤為香港青年辯論協會青年大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相關內容

熱點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

中環海濱慈善跑明年1.25舉行 即日接受報名料7000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