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 ·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朱燁)中美貿易戰急劇升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文稱,11月1日起(或更早)對華加徵100%關稅,並對關鍵軟件產品實施新的出口管制;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服務費亦將從本月14日起實施。中國連日來則採取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升級稀土出口管制、將14家美企列入制裁名單以及對停泊在中國港口的美國船舶收取特別港務費等。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訪問多位學者指出,美國將香港與內地納入同等關稅體系,因此新一輪關稅戰中,香港作為全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及科創中心可能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仍有應對衝擊的充足空間。有學者呼籲香港企業進一步適應外部變化,積極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生產智能化以及技術自主可控等,與上下游廠商建立更穩定合作關係,來增強企業發展的韌性和競爭力。
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後,以「美國優先」為核心,向多國推行所謂「對等關稅」,其對華政策更是呈現出多輪升級的特點。5月以來,中美已展開4輪經貿談判和2次元首通話,但近期隨着特朗普威脅對華額外加徵100%關稅,中方則「重拳」反制,中美貿易戰似乎再度呈現升溫趨勢。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為57.6%,若後續對華再加徵100%關稅後,平均關稅可能升至150%以上。
已加大研發 無懼軟件出口管制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資訊丶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教授兼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此次中美貿易戰升級,特朗普又祭出軟件出口禁令。實際上,軟件出口禁令一直是美國芯片「卡脖子」及貿易談判的慣用手段。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資訊丶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教授兼商業戰略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從過去受美國打壓嚴重的芯片產品發展看,凡是被美國針對的領域,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往往較快。中國能從中意識到自身短板,並持續加大投入,如今差距正顯著縮小,因此預料此次針對軟件產品的出口管制對中國相關產業影響,或不如此前硬件斷供的影響劇烈。
生物科技領域或成下個目標
不過,徐岩預計,目前特朗普對華制裁主要針對芯片、軟件產業,下一步有可能蔓延至生物科技領域。中國在這些領域快速增長,特朗普正專注攻擊這些對美最具潛在威脅的產業,下一步可能進一步採取措施,如限制中國學生或專業人士赴美學習相關技術。
徐岩強調,貿易戰如同真正的戰爭,沒有真正的贏家。美國企業若無法向中國銷售軟件,市場份額也會受損,同樣影響美國國內就業。從長遠發展看,中美雙方都應盡量為貿易戰降溫。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李瑤亦指,此次美國對華加徵關稅對香港作為轉口樞紐會有負面衝擊,但衝擊程度總體有限。香港對美出口的電子產品若源自中國內地,根據原產地規則仍被視為中國產品,須繳高額關稅;中轉貨物因關稅擠壓利潤空間,中間環節成本上升。為規避關稅,許多企業可能將生產或物流節點轉向東南亞、印度等地,可能令香港在區域供應鏈中的地位被削弱。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系副教授李瑤不過,李瑤認為,目前香港對美出口佔香港出口總值的比例已明顯下降,2024年為6.5%,因此總體影響或有限。但需警惕多輪加徵關稅或對港進出口貿易產生遞進疊加式影響。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則強調,由於美國已將香港與內地納入同等關稅體系,包括船舶收費等相關措施也統一適用,這將對香港的航運與貿易發展構成直接影響。
周密認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固有優勢仍存,但需正視當前局勢帶來的挑戰。香港相關企業應積極評估政策調整對運營成本的影響,尤其是中方舉措中涉及股權比例、董事會成員構成以及資金來源等多個條款,已促使部分航運企業啟動戰略調整。
學者籲港企拓展多元市場
「未來,香港需在鞏固國際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地位的同時,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比如拓展與其他國家的船運合作等。」周密呼籲,中美雙方應在更多議題上保留探討空間,通過協商降低各自政策對全球市場與企業的負面影響,推動形成更穩定的經貿合作秩序。至於下一步中美解決貿易爭端的走向,他認為,當前中美博弈仍處於持續推進階段,儘管雙方存在意見分歧,但尚未落實關稅上調等實質性強硬舉措,因此通過對話化解分歧、建立協同機制仍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關鍵方向。
廠商早着先機轉移產能 影響有限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昌鴻 深圳報道)中美關稅戰再度燃起,香港文匯報訪問多家在大灣區設廠出口美國的港企,這些企業表示新一輪關稅戰可能帶來衝擊,不過一些港企近年陸續將工廠轉移到東南亞,因此關稅戰影響相對有限。
對於美國再威脅對華產品加徵100%關稅,在東莞從事玩具製造的港企成興塑膠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力恒表示,「加徵關稅幅度太大了,美國客戶和公司根本無法承受,儘管馬來西亞工廠可以緩解一部分供貨壓力,但是生產主力仍在東莞,產能轉移並非能夠很快完成。4月以來經歷中美關稅戰,現在公司有一些經驗了,目前先觀察中美的政策走向,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美國訂單基本轉到越南廠
在深圳和越南均設有工廠的港企中天世紀集團董事長鍾家武說,「早晨一覺醒來就看到特朗普說將從11月1日對中國加徵100%關稅,對此我們並不擔心,因為美國的訂單基本都轉到越南工廠做了,越南工廠的產能已能滿足訂單需求。」
不過,鍾家武坦言,現在越南招工很難,尤其現階段因颱風帶來水災,很多工人都回家救災去了。 如果訂單增加,可能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進一步擴產有難度。
馬來西亞工廠產能增長加快
在深圳和中山、馬來西亞均設有工廠的港企鴻利達高管梁秉然表示,公司正在關注美國擬大幅加徵關稅之事,待政策明朗後公司再作決定。馬來西亞工廠產能今年增長很快,公司會加大當地工廠的產能,將更多的美國訂單轉移過去,以應對中美關稅戰帶來的挑戰。